2023-01-24 17:15:02
《为何家会伤人》一书中写道:
“亲人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,关键原因在于,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,去推测、揣摩、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。
却完全忘了,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,有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。”
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,三观不同,坐标体系也不同,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解读,和不一样的看法。
再加上双方的立场不同,很多时候,就算是亲人之间,也很难做到相互理解。所以,生活中才会有那么多的误会和隔阂。
01.亲戚孩子借住我家3年
知乎上,看到一则提问:
“亲戚孩子借住我家3年,上大学办酒席没叫我,我上门收15000生活费,有错吗?”
网友丁汐(化名)结婚16年,有一个14岁的儿子,她和老公杨远(化名)定居在二线省会城市,生活平淡且平静。
3年前,杨远堂哥家的孩子,考上省城重点高中。
本来这是一件好事,但堂侄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,而且性格比较内向,对到省城上学当寄宿生非常排斥。
恰好丁汐家距离学校不远,三居室的房子,空间也足够大。于是,堂嫂便找上门来,希望能够借住在她家。
杨远工作繁忙,经常出差,把这件事推给丁汐处理。丁汐是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,她觉得亲情可贵,亲戚之间,能帮就尽量帮。
而且,堂侄能考进重点高中,将来必定前途无量。
当然,丁汐也有私心。
她希望儿子与堂侄近距离接触,在耳濡目染下,能够掌握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,和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所以,她很爽快地答应下来。当时,堂嫂很高兴,不但买了不少水果糕点等礼物,还提出每月给800生活费。
丁汐收下礼物,但拒绝收生活费。
02.上大学办酒席没叫我
堂侄在家里住下后,丁汐才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,过于简单了,多一个孩子,真的不是多一双筷子的事。
她不但要操心堂侄的饮食起居,还要承担起各方面的责任。
最让她头疼的是,堂侄正处于青春期,再加上性格内向,脾气古怪,把心事都藏在心里,让人捉摸不透。
儿子和堂侄好像也相处不来。
丁汐原本指望堂侄在学习上,对儿子能有所帮助,但儿子不喜欢麻烦堂侄,都要她反复催促,儿子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去请教堂侄。
堂侄放学后,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偶尔会一个人出门,在附近公园来回逛,却总把手机关机,有时很晚了还不回来。
好几次都是她让杨远去找回来的。这种情况下,她难免要说上几句,堂侄嘴上唯唯诺诺,但下次仍旧不改。
甚至还有几次不打招呼,突然就坐车回家了。
丁汐很生气,找堂嫂说过好多次,都没什么效果。还好,堂侄借住3年期间,没有出什么大问题,最后也顺利考上重点大学。
不久后,堂嫂一家为庆祝堂侄考上大学,在家里办了酒席。
03.我上门收15000生活费
当时,堂嫂提前通知了杨远。
杨远正好忙着去外地出差,便让她到时候回去参加酒席。谁知,丁汐那些天比较忙给忘了。
可是,堂嫂在办酒席的当天,也没有再叫她。
还是酒席后的第二天,一位和她关系比较好的亲戚,打电话问她,是不是和亲戚闹矛盾了,怎么昨天的酒席没去?
她只好说工作忙,没空去。
亲戚说我也很忙,没办法,打了五六个电话催。亲戚还说,堂哥在酒席上喝多了,说孩子委屈了3年,终于扬眉吐气了。
所以,亲戚才以为她和堂哥之间有什么误会和隔阂。
听完亲戚的话,丁汐的心态顿时崩了。
丁汐是那种心中藏不住话,更受不了委屈的人,她决定回去一趟,看看哪里出问题了。
在老家摆酒席是要收红包的,她带上红包去了堂嫂家。堂嫂表面上对她客客气气,而且不肯收她红包,但她能感觉到一种淡漠疏离……
堂侄看见她后,也只是淡淡打了个招呼,然后躲在房间里不出来。
她心里憋得慌,也不拐弯抹角了,把心中的话开门见山说出来。谁知,堂嫂似乎也很憋屈,两人说着说着,情绪都激动起来。
04.人与人之间的悲喜,并不相同
大家把话摊开后,丁汐才知道,原来堂侄在自己家借住,过得是那么压抑,无论吃饭、洗澡都是小心翼翼,晚上起床倒水,上厕所,更是跟做贼一样。
那种卑微的感觉,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,那种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的感觉,那种夹缝求生的感觉,对堂侄来说就是一种精神折磨。
堂嫂还提到一件事。
有一次,堂侄的一位女同学,临时到家里坐了一会,除了房间和阳台,哪都没去;除了泡了一杯茶,啥都没动。
正好被提前回家的她撞见了。当时,被她问了一堆话,怕家里被弄脏,怕家里丢东西,转身还向家长告状。
丁汐无语了,她当时只是担心孩子早恋,本着负责的态度,把这件事告知堂嫂,没料到竟被对方这样理解。
她越想越生气,原本没有义务让堂侄借住,为了亲戚之间的情分,宁愿牺牲自己的生活空间,对方还不自知。
而且,她和杨远人到中年,时间和精力成本最宝贵,但为了堂侄,两人费时费力尽心照顾,教堂侄生活常识,为堂侄打造好的学习环境……
却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果。丁汐气坏了,直接提出,堂侄借住3年,每年5000元生活费,收15000元。
堂嫂说这样最好,不用一直欠着人情。
其实,丁汐并不差钱,收到15000元后,她还有些不好意思,但堂嫂接下来的一句话,让她直接摔门而去。
堂嫂说,堂侄借住她家3年,也辅导了她儿子3年……
让丁汐更生气的是,杨远得知她上门收了15000生活费回来,责怪她火上浇油,让亲戚之间的误会和隔阂更深了。
网上有一句话说:“人类的悲喜是不相通的,所以我们才需要沟通。”
沟通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,避免误会和隔阂的产生。
但如果双方三观不同,并且处于不同的坐标体系里,沟通也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。毕竟,你无法领会我的想法,我无法理解你的感受。
你觉得丁汐上门收15000生活费的做法,有错吗?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必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