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9-01 16:49:02
《菜根谭》有这样一句话:
与人者,与其易疏于终,不若难亲于始;
御事者,与其巧持于后,不若拙守于前。
意思是说,与人相处,过于亲密导致慢慢疏远,不如开始时不要太过亲近;
处理事情,与其事后想办法掩饰失误,不如事前思虑周全。
人生在世,一言一行,所思所量,都是一面镜子,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行。
成年人最有水平的处事法则,不过是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、心有所畏。
01
言有所戒
网友@阿顾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。
阿顾在高中时,家里出了些变故。不堪重负的他,得了精神病,被送往精神病院住了一段时间。
当时这件事情,只有他最好的朋友知情。阿顾小心翼翼地捂着自己的这段往事,艰难走过了大学四年。
毕业后,他去了朋友所在的城市找工作。
朋友非常大方,找了个很好的饭店,喊了一大帮人为他接风。
但让阿顾想不到的是,自己不堪的过往,竟然成了朋友在饭桌上的谈资。
“我跟你们说啊,我这哥们经历可不一般,他住过精神病院,厉害吧?”
“阿顾,你来给大家说说,里面长啥样?饭好吃不?”
那一瞬间,阿顾的脸,涨成了猪肝色。
不假思索的话,一旦说出口,就是一支射出去的箭,伤了人心,也伤了彼此的情分。
真正会说话的人,往往是既能体谅别人的难处,又能照顾别人的短处。
著名主持人老梁也在节目中分享过一个故事:
老梁一个亲戚的朋友,在郊区盖了一栋三层的别墅。
因为在北方有一个习俗,就是楼盖起来之后要有一个乔迁之喜。
朋友说道,乔迁那天一定要多整两桌,让亲朋好友都来做客。
请客当天,别人到了之后都向朋友道喜并送上祝福。
唯独老梁的亲戚不假思索张口就道:“你这楼这么高,这要是塌下来,得砸死多少人啊?”
一句话,让现场所有人都陷入尴尬。
《颜氏家训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无多言,多言多败;无多事,多事多患。
不会说话的人,从来不顾及场合、时间,张口就来,脱口而出,既得罪了人,又不自知。
说话没有顾忌,是一种无形的灾难。
它会让熟悉你的人,慢慢疏远你;喜欢你的人,渐渐讨厌你。
真正成熟的人,都懂得三思而后行,言有所戒,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。
02
行有所止
著名主持人孟非在节目中,讲述过一件往事:
多年前,孟非刚到江苏台打拼不久,远在重庆老家的一个表姐,突然打来电话,让他给自己的儿子在电视台安排一份工作。
孟非为难地告诉表姐,进入电视台,需要通过正式考试才有资格被录用,并不是他三言两语就能决定的。
本来孟非还表示歉意,没想到电话那头的表姐气势汹汹。
她喋喋不休,言语中还夹杂着冷嘲热讽,指责孟非不讲情面。
孟非挂了电话后,没有任何犹豫就把这个表姐的号码拉黑了。
毕淑敏曾说过:“亲近地保持距离,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。”
一个人处事,最怕的就是没有分寸感。
生活中,有人喜欢打着亲戚的旗号,理所当然地让别人为自己的生活买单。
有人喜欢举着朋友的旗帜,漫无边际地打探窥视别人的隐私和秘密。
殊不知,这样的行为,往往会让彼此的关系走向疏离和陌路。
真正有分寸感的人,都懂得拿捏好人情往来的“度”。
行有所止,不踏足别人的边界,才是对彼此关系最好的尊重。
03
心有所畏
史记有云: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
在利益的驱动下,有些人丢了初心,在迷途上越走越远。
也有人,即便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,依然不为所动,保持着应有的敬畏之心。
听过这样一个故事:
鲁国国相公仪休,特别喜欢吃鱼。很多想求他办事的人都给他送鱼,但公仪休却一概不收。
他说,收了别人的鱼,就无法拒绝他们,需要答应他们的请求。如果违背法令,自己就会被罢官。
到时候,不但不会再有人送鱼,自己也没有能力再买鱼了。
《道德经》有一句话:长怀敬畏之心,是守住人生福禄的根源。
晚清名臣曾国藩平叛太平天国后,升任二品大员。
升官之前,他乘四人抬的蓝轿子,升官之后,原本可以换乘八人抬的绿轿子。
令人没想到的是,曾国藩还是坐着他的“四人抬”。
出行仪仗,一切从简。
平定太平天国后,他心怀敬畏,不敢居功,主动让弟弟辞职回家,并裁撤湘军,低调而谦逊。
古人云:“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,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”
正是因为这样的敬畏之心,曾国藩官职节节攀升,最终成为晚清政府的中流砥柱。
没有敬畏心的人,犹如在悬崖峭壁中飞奔的马,无论走得多快,终究也走不远。
而心有所畏的人,时刻牢记规矩和法则,始终以尺为规,以尺为戒。
既不必为前途忧心,也不必为名利所扰。
敬畏心,并非前行道路上的屏障,而是迷途之中的导航。
04
《世说新语》有云:言为世范,行为士则。
人活一世,所言、所行、所想皆有法可度,有章可循。
言有所戒,让思考先行,彼此的关系才更融洽;
行有所止,让脚步放缓;双方的交际才少碰撞;
心有所畏,让欲望低头;人生的方向才更坚定。
愿你在人海浮沉里,以标作船,以尺为帆,一路披荆斩棘,所向披靡。